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 统战新闻

抗美援朝不是两岸的遗憾

作者:文/王孟筠 审核/黄海波 发布时间:党委统战部 点击数:121

      《长津湖》一片看完,让笔者非常受触动,不仅因为整部片子悲壮震撼的剧情,还因为对抗美援朝这个历史时空背景的回望。

      1840年鸦片战争后,西方列强的入侵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,台湾的命运也在之后被改写,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之时,孱弱的清廷已经没有任何实力保护属于中国的每一寸土地,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,割让台湾给日本,此后的半个世纪,台湾也跟着动荡的祖国大陆承受风雨飘摇与苦难。1945年二战结束,《开罗宣言》声明将台湾归还中国,《波茨坦宣言》确认《开罗宣言》中日本的投降条件,在日本签下《降伏文书》后,历经半世纪,台湾终归祖国怀抱,但中国劫难的考验却没有随着二战画下休止符,国共内战及朝鲜战争接连爆发,在电影《长津湖》中,主角伍千里所在的九兵团原本驻兵在江浙一带进行修整,其原先承担的任务就是解放台湾,完成国家统一大业。但是因为朝鲜战争爆发,1950年底,九兵团按照命令解除“解放台湾”的任务,北上作为第二批部队入朝参战,“解放台湾”成为一个未完成的遗憾使命。因此,在电影中,九兵团集结阅兵的时候,墙上有显眼的标语“打到台湾去”“一定要解放台湾”。

    在海峡的另一端,1949年5月,解放战争国民党失利,蒋介石命令胡琏兵团和刘安琪兵团分别撤退至金门、海南岛。7月23日,蒋介石在厦门召开军事会议,部署台湾的防御。1950年6月,朝鲜战争爆发,蒋介石认为这是“反攻大陆”的好时机,要求参加联合国军队,出兵朝鲜,计划从东北进入大陆,此计划虽然被美国总统杜鲁门否决,但在朝鲜战争爆发第3天,即1950年6月27日,杜鲁门就下令美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。当年10月10日,蒋介石号召台湾全体军民“建设台湾,反攻大陆”,同时将军事战略定调为“反攻大陆”。1952年,国民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,任务之一就是“制定反攻大陆方案”,做好军事上的相关准备。1953年元旦,蒋介石又提出“军事第一,反攻第一”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,将大量财政开支用于军队建设,整军备战。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结束,隔年,1954年12月2日,台湾当局又和美国签订“共同防御条约”,并在1955年及1958年发生两次台海危机。

      在二战后复杂、诡谲多变的国际局势下,台湾问题因为种种原因,一次次地被搁置至今。《长津湖》上映后,也让很多两岸同胞再度回忆起这段历史,有部分人认为,如果没有抗美援朝,1950年时台湾就已经能收复,实现全中国的解放,并因此认为抗美援朝的发生,是两岸间的遗憾。

      身为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青年,笔者对此有不一样的思考视角,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,确保了中国的主权地位不再受任何外部势力干涉,为现在中国每一寸美好山河撑起一片保护伞,当然也包括台湾。

      抗美援朝距今已经71年。这71年的和平岁月中,两岸交流并非空白,而且再也没有分开过。从《告台湾同胞书》发布以来,两岸恢复了探亲旅游、经贸往来、通婚、开放“小三通”“大三通”、成立台商子弟学校、开放两岸记者驻点采访、达成两岸春节包机、制定两岸航运空运管理办法、达成两岸学历互相采认、出台两岸学生入学办法、完成台胞证的改制、签订“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”(ECFA)、出台惠台31条等,两岸如今能越走越近,抗美援朝一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地位。

    《长津湖》电影里面有几句台词,让笔者印象深刻:“这场仗我们不打,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。”“我们出生入死,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。”“希望下一代,能够生长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。”……

      新中国成立初期,祖国满目疮痍,百废待兴,抗美援朝在各种艰难险阻的环境下取得胜利,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这片土地上为幸福生活接续奋斗,在改革开放中奋发,铸就了今日的辉煌;台湾也在这段和平、开放、安稳的盛世年代中得以重建、推动货币及土地改革、推动十大建设与十二项建设、发展工业转型、创造经济奇迹。如今,两岸都是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,往来最多的一家人,如榫卯般牢靠,是紧紧相依的命运共同体!

      继往开来,鉴古知今,两岸青年都应该理解到: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。我们要庆幸感恩生长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,两岸同胞更应该团结、友爱,珍惜得来不易的和平繁荣时代,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!

       (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台籍教师)